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中國人造太陽發源地已建起中國核聚變博物館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日前,全球最大“人造太陽”完成其“電磁心臓”組件制造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。5月8日,紅星新聞記者探訪了中國“人造太陽”發源地——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舊址,這裡誕生了“中國環流器一號”實驗裝置,如今位於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內,已建起“中國核聚變博物館”。




中國第一座人造太陽裝置


據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院長助理白樹虎介紹,1965年根據國家的統一戰略布局,在四川樂山肖壩的一座山坳裡,我國最早從事受控核聚變科學研究的大型專業研究所——西南585所開始秘密投入建設。隨後,大量科學家來到這裡,做驚天動地事,當隱姓埋名人。

1984年9月21日22時18分,歷經8年建設,被譽為“人造太陽”規模實驗裝置的“中國環流器一號”在這個山坳裡誕生。隨後,科學家們在該裝置上取得了5000多項科技成果,並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,實現了受控核聚變由原理探索到實驗研究的重大突破,讓我國躋身世界核聚變研究前沿。


5月8日,紅星新聞記者在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內看到,中國環流器一號所在地建起了“中國核聚變博物館”。中國環流器一號靜悄悄地停放在博物館內,四周展陳著先輩們研究核聚變歷程中的實物、圖文資料等,講述著受控核聚變研究開拓者們自力更生、科技強國的創業初心,傳承他們不懼艱苦、無私奉獻的寶貴精神財富。

中國核聚變博物館由主機大廳(含“中國環流器一號”實驗裝置)、中央控制室和其他配套的輔助空間共同組成,占地面積2560平方米。中國核聚變博物館舊址系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據了解,中國核聚變博物館計劃進一步升級改造,將建設主題鮮明的受控核聚變文化生態旅游圈,與樂山市其他旅游景點交相輝映、互為補充,填補樂山科技文化和研學旅游相結合的空白。




“核聚變博物館”吸引嘉賓駐足 圖據受訪者

據新華社消息,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(ITER)組織官網4月30日宣布,經過數十年努力,這一由30多個國家參與建造的“人造太陽”已完成其“電磁心臓”——世界最大、最強的脈沖超導電磁體系統的全部組件建造。該成果被ITER稱為“裡程碑式的成就”,標志著人類向實現可控核聚變能源邁出關鍵一步。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0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15 秒